在第10届欧洲乳腺癌大会(EBCC)3月10日的日程中,欧洲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European Breast Cancer Council )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hinese Breast Cancer Society)共同举办了中欧乳腺癌专场,中欧顶级专家共话中欧乳腺癌流行病学及内分泌治疗。《肿瘤瞭望》有幸在EBCC会议现场采访了中欧联合论坛的主席徐兵河教授,徐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中欧乳腺癌专场的主要内容。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EBCC 会议上为何要设置中欧乳腺癌专场,并且以“中欧乳腺癌流行病学及内分泌治疗”为主要议题?
徐兵河教授:中国的乳腺癌临床和基础研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舞台上出现了更多中国乳腺癌专家的身影。比如2015年乳腺癌St Gallen共识的制定有3位中国成员参与:包括我和本次中欧论坛的讲者邵志敏教授、江泽飞教授。我也是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指南(ABC3、ABC2)专家组唯一的亚洲成员,这意味着国际同行对中国乳腺癌专家的认可。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欧洲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共同努力下,我们在EBCC会议举行了中欧联合研讨会,这是一个重要的事件。中欧论坛被设置在大会日程中,可见组委会的重视。
中欧论坛第一次举办,因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欧乳腺癌流行病学的特点,中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的特点。邵志敏教授介绍“中国乳腺癌现状”,荷兰J. Coebergh 教授介绍了“欧洲乳腺癌流行病学及预后现状”。内分泌治疗在欧洲非常受重视,而在中国内分泌治疗是短板,中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理念、方案、疗效有无区别?我们对此设置了报告、开展了专家讨论。由于个人原因,很遗憾这次江泽飞教授没有亲临现场做报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樊英副教授代替江教授做大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AI和POST-AI时代的内分泌治疗”。论坛会议还展示了中欧各自开展的临床研究,K.Gelmon 教授介绍了“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经过这次中欧联合论坛的学术交流,您认为中欧在乳腺癌流行病学和患者预后方面有何差异?
徐兵河教授:根据下午的会议报告,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明显比欧洲低,但是增长速度比欧洲高,每年以3%~4%的速度增加。欧洲很多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趋缓,在有些国家甚至有下降趋势。中国患者被确诊时II、III期乳腺癌较多,而欧洲的乳腺癌筛查工作开展广泛,因此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比较多。再加上治疗理念上的差距,中欧在乳腺癌治疗疗效方面有差距,中国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比欧洲低。中欧双方都对乳腺癌非常重视,增加中欧之间的交流,在流行病学、临床治疗方面相互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可以缩小中欧差距,提高我国的乳腺癌治疗水平。
中欧在乳腺癌治疗策略和乳腺癌临床研究方向有什么异同?
徐兵河教授:国外重视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我国中晚期患者较多,注重化疗和晚期治疗。大型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综合治疗开展比较规范,中小医院和基层医院存在不足。欧洲重视临床研究项目协作,欧洲的乳腺癌临床研究组织倡导和开展了多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项目。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高,有庞大的患者人群,但在研究合作方面有所欠缺。
EBCC 会议在3月11日将公布ABC3国际共识的更新。ABC3国际共识在晚期乳腺癌诊疗方面将有哪些变革?点击这里查看晚期乳腺癌第三次国际共识会议(ABC3)的中国唯一代表徐兵河教授的解答。

徐兵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共识(ABC consensus)专家组成员和St.Gallen早期乳腺癌治疗国际专家共识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