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6月17~20日,第13届LUGANO国际淋巴瘤大会(IMCL)在瑞士·卢加诺举行。卢加诺不仅以它旖旎的风光所为人称道,更是作为恶性淋巴瘤最重要的国际论坛会址让人心生向往。大会每两年一届,致力于传播与讨论淋巴瘤领域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与动向。大会吸引了4500多名血液肿瘤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参会,达到了创会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本次会议在淋巴瘤的生物学研究、精确诊断和治疗进展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介绍。《肿瘤瞭望》特派记者在大会现场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肿瘤研究所邱录贵教授,为本次大会做了精彩回顾。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肿瘤研究所邱录贵教授访谈
1.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加速靶向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
淋巴瘤相关的生物学研究重点是应用基因组学的二代测序对多种淋巴瘤进行遗传学变化的检测,从而帮助我们了解淋巴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通路的变化。通过对这些遗传学变化的深入认识,特别是有关肿瘤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信号通路的基因改变,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靶向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针对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药物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药物的应用,将导致淋巴瘤治疗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药物及其临床应用已成为转化医学的一个典范,也将是开启精确医疗模式的一个先例。
举例来说,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包括活化B细胞来源和生发中心来源,这两种细胞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虽然有共同的特点,但更多的是不同,因此可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其中活化B细胞性(即AB系来源)患者,其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活化非常明显,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因此在该类患者中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相反,对于生发中心来源(GCB来源)的患者则没有明显的效果。所谓的精确医疗模式首先要求临床上做到精确诊断,应用现代血液病理学,尤其是分子病理学的模式,对每位患者的分子病理做到精确诊断,才有利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分子病理学特点、遗传学特征和信号通路的变化来选择恰当的药物,否则可能造成浪费资源和人力财力,同时耽误病情。
2.生物免疫治疗、尤其是针对T细胞的细胞免疫治疗的进展迅速
主要是针对自体T细胞活化的PD-1及其受体(PD-L1)抑制剂的应用。这些抑制剂在实体瘤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次会议的重点是有关它们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目前,这也是所有肿瘤中疗效最好的应用。研究发现,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以及肿瘤微环境(例如巨噬细胞)中都有明显的PD-1或PD-L1的高表达,推测抑制PD-1和PD-L1的表达能够活化肿瘤微环境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同时抑制肿瘤活性,最终产生很好的疗效。其他的B细胞淋巴瘤如弥漫大B、滤泡淋巴瘤,相对来说瘤细胞表面PD-L1、PD-L2的表达并没有那么高,而且肿瘤的微环境比如周围的T细胞、巨噬细胞对于肿瘤生长的影响也不像霍奇金淋巴瘤一样对肿瘤的生长那么明显,因此PD-1及PD-L1抑制剂的治疗效没有霍奇金淋巴瘤理想。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来说,肿瘤微环境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响的确比较明显,但是基础研究已经发现骨髓瘤细胞PD-1的表达相对来说比较弱,它的肿瘤微环境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除了受到PD-1的调控以外,还可能受更多骨髓瘤细胞本身分泌的一些其他抑制因子的影响。从现有的结果来看,这也正是PD-1和PD-L1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试验结果让人失望的原因所在。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医生必须要很好深入理解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性质,才能理解哪些药物有效的,哪些药物无效的。这也是从预后分层治疗逐渐过渡到个体化、甚至是精准化的治疗的必经之路。以上B细胞受体通路抑制剂的应用和针对自身T细胞活化的PD-1的抗体的应用都说明了这一点。
3.《WHO淋巴和造血肿瘤分类》的修订仍需补充证据
另外,对《WHO淋巴和造血肿瘤分类》当中淋巴瘤分类的修订,其进展并非像我们预想中的那么顺利。从现存的争议看来,2008年的分类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对于确定一种新的类型,可能现有的依据都不是非常充分。所以我们期待的、原来认为2015年会推出新的版本,可能要推到2016年,甚至可能新版本与2008年相比只会有一些小的修订,并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方面说明2008年的版本是临床病理专家做了深刻探讨的结果,分型分类标准已经比较深入,涵盖范围也比较完整。另外一方面,说明了随着我们对淋巴瘤认识的深入,发现其各个类型之间分界线并不十分明显。从一个类型当中再分出更多的亚型,除了病理学本身的研究和生物学的研究,还需要从临床上来进一步证实其是否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其他亚型的一个新类型,这需要临床、病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科学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把我们目前还没有进一步深入分化淋巴瘤,比如弥漫大B、外周T细胞淋巴瘤做更深入、更精确的分类。
4.对《肿瘤瞭望》及广大同道的寄语
作为一个专业性的传播媒体,《肿瘤瞭望》成立一年多以来在促进中国医生实时了解国内外相关的肿瘤领域进展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肿瘤瞭望》自创刊之日起,及时跟进了国际及国内各种肿瘤领域重要会议及重要杂志上发表的重头研究报告,并邀请相关专家对于这些研究进展进行讲解和评说,这对于推动中国医生,尤其是年轻的或者相对基层的医生,及时了解国际和国内相关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转化医学领域所取得进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希望《肿瘤瞭望》更多地跟进一些国际上重要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并进行相关解读和报道。在国内除了关注一些大的会议以外,还需要更加关注一些小范围、甚至水平更高的会议,例如一些精英专家在小范围内进行的一些深入的讨论,因为这种讨论甚至比一些大型会议的讨论水平更高、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