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王思愚教授 中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肿瘤瞭望》:对患者甚至很多临床医生来说,可能格外关注肿瘤的肝转移、肺转移或脑转移,而对骨转移不够重视,您如何看待骨转移规范化诊治在晚期肿瘤整体治疗中的地位?
王教授:骨转移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我们以肺癌为例,目前发生率最高的是脑转移,接下来就是骨转移。很多医生没有重视骨转移的问题,实际上骨转移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现骨转移(尤其是承重骨的转移),就容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进而导致截瘫,这将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骨转移的治疗模式,预防性的骨转移治疗现在还没有太多的证据。一般都是在骨转移出现之后才开始治疗。因为骨转移涉及到承重骨的转移,所以说它在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重视。
《肿瘤瞭望》:双磷酸盐是治疗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开发到了第三代即唑来膦酸,请问第三代双磷酸盐与第一代和二代药物相比有什么优势?有无有力的循证证据或指南推荐?
王教授:第三代双磷酸盐与第一代和二代药物相比的优势,主要是它的毒副作用少,用法更方便,最关键的是疗效也得到了证实。例如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唑来膦酸不但被证实有预防骨转移的作用,而且对已有骨转移患者具有止痛及抗肿瘤的作用。
《肿瘤瞭望》:请您介绍一下基于不同的治疗目的唑来膦酸的使用方法,比如治疗骨转移时目前推荐的开始时机、使用剂量和用药频率?
王教授:一般来说,不同的肿瘤临床上有不同的推荐,对于转移性的肿瘤来说,即使患者没有出现疼痛的症状,或病理性骨折,也可以选用唑来膦酸治疗。因为它一方面可以减少骨事件的发生,另外一方面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至于治疗时间或频率,我们的经验是每一个月用一次,和化疗药物推荐剂量相似。对于唑磷酸盐能否预防早期肿瘤发生骨转移,目前还没有很充足的证据,但是我知道正在开展有很多相关的临床研究,包括我们自己做的临床研究,例如是否提早应用唑磷酸盐能够减少骨转移的发生率?这种发生率降低可否转化为生存率提高?这些可能是以后才能够回答的问题。
《肿瘤瞭望》:唑磷酸盐对肿瘤患者提早用药是否会对患者造成其他的副作用?
王教授:唑磷酸盐预防性应用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是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作为预防性的用药,主要还是要看用药的时间和时限,很多预防性的应用如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唑磷酸盐是每半年应用一次,而且应用的时间是5年,我们发现5年内没有出现很大的副作用。
《肿瘤瞭望》:您在本届ACOS上担任了乳腺癌分会场的主持,您觉得本次会议乳腺癌方面的进展有何亮点或热点?
王教授:现在大部分乳腺癌的会议都是将亮点放在肿瘤分子亚型与个体化治疗上。针对不同的分子亚型,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选择。
《肿瘤瞭望》:作为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中国身影,请您向国内众多在一线和实验室辛勤奋斗、为医学事业和患者利益奉献青春的学者们谈谈您的感想?
王教授:学术上的交流会折射出不同的效应,近10年间,中国在国际肿瘤界的声音是越来越大了,包括很多国际上大的临床研究也不乏中国人做PI(课题负责人),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发表的文章也得到了国际上很多同行的认可。在抗肿瘤的领域上,中国人在全世界所占的人群数量本身就很高,能够为世界肿瘤治疗贡献自己的时候应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