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侯健教授是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全军骨髓瘤与淋巴瘤疾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擅长多发性骨髓瘤等B淋巴细胞肿瘤的诊治。在EMA 2014会议现场,《肿瘤瞭望》记者就“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进展”对侯健教授进行了采访。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来那度胺是新一代免疫调节剂,具有免疫调节和肿瘤杀伤双重作用。多项国际大型临床研究显示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各个阶段均有很好疗效。您能否谈谈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临床意义?
侯教授:来那度胺是新一代的免疫调节剂,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各个方面有很多作用。既往对冒烟型骨髓瘤是不建议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好的办法来控制其向活动性、有症状的骨髓瘤的进展。现在研究认为,对高危型的冒烟型骨髓瘤,即容易进展为活动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来那度胺可以延缓其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而对的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在诱导治疗阶段和巩固维持治疗阶段都有其独特作用。针对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多从复发难治阶段开始。目前在美国,来那度胺应用于复发难治及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已获批。在中国,其仅获批治疗复发难治或至少一次抗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所以来那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领域有很多应用。
《肿瘤瞭望》:多发性骨髓瘤是具有复杂基因异常的疾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高。骨髓瘤的治疗已全面进入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请您谈谈目前最新靶向治疗在临床的应用及疗效?
侯教授:多发性骨髓瘤有多种基因异常,产生异常基因编码的产物,使得细胞异常过度生长,靶向治疗是针对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异常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常的环节治疗。在中国,临床上市靶向治疗有来那度胺、沙利度胺、硼替佐米,这些药物使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得到很大提高,目前完全缓解率可达40%,平均生存期延长。这均归功于靶向药物的应用。
《肿瘤瞭望》:自体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移植已成为骨髓瘤的一线治疗,但对于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否为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侯教授:本次会议上,各国致力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研究的医学专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对于高危性多发性骨髓瘤,尽管靶向治疗能够提高其治疗有效率,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但并未达我们预期的效果。欧美以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的专家均提出,对这部分患者应有选择的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肿瘤瞭望》: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侯教授:靶向药物的个体化治疗为目前最主要的亮点。因为随着靶向治疗的深入,会出现个问题,即有的患者治疗效果好,有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好。一方面,目前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者在努力寻找筛选特征(即 “biomarker”,以期用药之前就能把握患者用药是否敏感,是否不良反应小,避免不适合的靶向治疗。另一方面:新的靶向药物不断出现,如将在本次会议公布的一项临床实验显示,硼替佐米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也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另外,还有第二代免疫抑制剂、第二代、第三代免疫调节剂和针对不同基因异常极其产物的靶向药物。除此之外,有人预测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将是继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外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第二轮浪潮。
《肿瘤瞭望》:此次参加EHA会议,您有何感想与大家分享?
侯教授:EHA是血液学领域最顶尖的学术会议之一,集中反应一年以来的最新进展,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不同临床试验方面的进展。我关注的是多发性骨髓瘤,这个领域近几个进展很快。
编辑:李耀功